臉書成功的關鍵人物之一 帕克Sean Parker


35歲的網路暴發戶/科技金童

 

 

讓「臉書」(Facebook)爆紅的關鍵人物

 

 

尚恩.帕克(Sean Parker)

 

 

20億美元身價的年輕富豪感受到人言可畏:發了橫財﹐這個人就不酷了!

 

 

2011年好萊塢金球獎的最佳影片頒發給「臉書」的創辦人佐克柏(Mark Zuckerberg)的故事──【社群網戰】(奧斯卡則頒給【王者之聲】﹐罕見的「兩金齟齬」)﹐故事中第一男配角、由知名歌手賈斯丁飾演的尚恩.帕克﹐電影裡算是一個鼓動男主角「過河拆橋」、「見利忘義」的反派狠角色。電影故事高潮迭起,一炮而紅,實際生活「臉書」創辦人佐克柏和尚恩.帕克都已經因為「臉書」成為科技業的鉅富,好像更坐實了電影的指控。

 

可能是不甘心平白被「汙名化」(有錢不是罪惡,不是嗎?)尚恩.帕克竟然只拒絕了一次,第二次就不遠飛了6小時,到紐約接受英國【金融時報】主筆蓋普的專欄【午餐的約會】(Lunch with the FT),暢談他近日的心路歷程。

 

資深媒體人蓋普深諳人性,小心翼翼都不敢主動提起【社群網戰】的電影效應,倒是帕克不小心還是自己提到了,蓋普於是乘機發問,雖然沒有直接得到答覆,但還是問到了這位「少年得志」的科技金童真心想說的若干「人生智慧格言」,好比他和【金融時報】主筆蓋普的【午餐的約會】儘管謹言慎行、彬彬有禮,但是很多掩飾不了的身體語言都告訴蓋普:這個人還是因為鉅富而徹底變了!

 

因為從事科技創投產業,先天上帶著有某種浪漫的色彩,很像是希臘神話中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甘犯天條,從諸神處盜火,為人間求光明,科技是要來造福人類的,所以科技創投業者與傳統創業模式也是有極大不同。

 

但是科技業「高風險、高報酬」的產業屬性,卻一次又一次誘導創業家深入,一旦暴得大名,發了財,立刻全球矚目,發財速度極快。

 

這又讓科技人處處體會到「人言可畏」,不得不時時刻刻「愛惜羽毛」以保護自己,如此一來,簡單的話也說得吞吞吐吐,人就好像是失去了當初入行的「初發心」的豪情壯志,直接反應在做人風格,也就不酷了!

 

這些蓋普仔細記錄的肢體語言和帕克不經意吐露的舷外之音,讓讀者讀到了年輕富豪的人生價值體系中的深刻迷惘,和他本人掩不住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失落感。

 

簡單的講,帕克既覺得自己身價上20億美元(約580億台幣)是「貨真價實」,靠的是自己「高人一等的智慧賺錢」,卻又不免感受「高處不勝寒」﹐因為世人嫉妒紅眼時時刻刻檢驗他行為正當性的巨大的壓力。【社群網戰】電影把他講得那麼不堪,而真實人生的機關算盡、人性複雜層面,豈有那麼簡單?

 

可是電影故事裡,他分明心比天高,對佐克柏和他的原始創辦夥伴、原來的財務長薩佛林(Eduardo Saverin)的「小鼻子小眼睛」嗤之以鼻,「百萬美元根本不酷!什麼才叫做酷?10億美元起跳才叫酷!」所以他力主「臉書」千萬不可走雅虎網站那樣賣標籤廣告,反而要走另外一個「生意模式」,也就是:把「臉書」這隻應該抓得緊緊的「肥鵝」越養越大,直到大到可以找矽谷創投業者一次下單,海撈10億美元以上的鉅富。

 

佐克柏被他說動,把一起創業的哈佛大學室友薩佛林的股權在一個暑假內,從持股34%降到5%,也解除薩佛林的原任財務長職務,自此,帕克引進的矽谷創投新金主的勢力,排闥而入,正式成為「臉書」的掌權大掌櫃。

 

這一切就像是一場宮廷惡鬥,「臉書」後來全球爆紅,紅到股價變成天價,更讓各方曾經有過原始「臉書」構想的勢力,法院跑不完,惡鬥迄今未歇,只是帕克自己是矽谷跌過大跤、重新原地爬起來的狠角色,他教導佐克柏步步為營,所以迄今二人才有20億美元以上的身價。

 

帕克對薩佛林鬥爭到「整碗端去」的手法,當然引起反感,所以英國【金融時報】主筆蓋普追問他對電影後續效應的真實心路歷程時候,帕克猶豫再三,對蓋普說,「錄音機還開著錄音,是吧?」扭捏一陣,還是對記者說了他的深層顧慮:「我個人的想法是沒有簡單的答案,我們的對話會很長,但是你寫報導只會截取我『沒有前後脈絡的一句話』(one quote out of context),然後放在你們要怎麼編輯、下標題的框架內,」言下之意,他不想被斷章取義。

 

然後,他顧左右而言他,一會兒談膝蓋的骨頭解剖構造、一會兒談這家午餐訪談的紐約小酒館的魚排味道不正,一會兒又分析這瓶葡萄酒如何如何,蓋普極有耐心等待他卸了心防,說漏嘴,看有沒有一句麻辣的反攻話語,尤其是針對訪問過他數次、套出他心裡話的【社群網戰】的電影編劇索金(Aaron Sorkin,甫因這部電影獲得201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難道帕克白白被他吃豆腐,都不想反攻幾句?

 

結果,他只會【金融時報】說,「索金是我這輩子看過最怪的怪人!我不認為他東拉西扯,最後有得到過我真正的信任!」

 

言下之意,他並沒有完全對索金說實話,電影的故事,也因此在可信度上,打了折扣。

 

總之,這趟與主筆蓋普的【午餐的約會】,只是很傳神地抓住這位億萬身價的科技金童的多疑、謹慎、世故、成熟複雜個性,也難怪矽谷的眾金主們對他拉來的新生意都會買單,因為事實上,他之前一手帶大的公司Napster(一個線上歌曲分享的網路公司),市場表現不好,只能算是他「初試啼聲」的代表作而已;反而是他後來「代客操盤」的「臉書」一飛沖天,所以矽谷的創投界還是很看好他的投資眼光。

 

除了這篇花了報社127.39美元(不到4千台幣)公關費的【午餐的約會】的貼身觀察,【金融時報】同時搭配科技記者約瑟夫.曼的深度分析,將他經手過的一個公司又一個公司,徹底檢驗,仔細評估帕克多年來的建樹,到底對整個科技業有何貢獻?

 

約瑟夫.曼的結論是:從16歲在家鄉美國華府當「電腦駭客」開始算起,現年31歲的帕克勉強算是入行15年的資歷,嚴格講他算是一位深諳市場需求的資深好手,他投資的標的,多半可以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但是他在人類科技應用層面發揮,生意模式和科技創新的層面,就大大不如:微軟科技的比爾.蓋茲,還有蘋果電腦的賈伯斯,對整個業界劃時代的貢獻,都遠勝這位小朋友。

 

但是約瑟夫.曼很辛辣的分析,帕克有一種別人缺乏的經營生意的長才,就是常常能遊說實際創辦人,讓位給他「代客操盤」。他雖然強勢地反客為主,但是都能和原始創辦人和平地分享上市後的成功果實,贏得一桶又一桶金,這使得他在矽谷的創投業有「可以打先鋒」的口碑。

 

例如,Napster公司原始創辦人士范寧(Shawn Fanning),可是後來所有媒體曝光、招攬創投金主的,都是帕克,很少人認識范寧。2000年他離開Napster公司,2001年他又自行創業Plaxo公司,是一家提供電子地址連絡自動更新的軟體服務公司,公司不成功,因為當時全美「達康公司大崩盤」,投資環境很不利。

 

但是他是可以共患難,不可共享福的類型,矽谷的人都知道,一旦他當上新公司的CEO(執行長),該家公司的COO(營運長)就會像是走馬燈,換個不停了。

 

所以,很多矽谷金主對他也很感冒,2005年,其他大股東聯手逼他下台,不再擔任「臉書」的總經理(理由是他吸毒被捕,但是檢察官後來沒有起訴他),重演他在Plaxo公司被迫去職的命運。

 

離開「臉書」總經理的職位後,口袋豐厚的他,還是沒有辦法停止創業,於是2005年他又開了一家創投公司,「創業家基金」(Founders Fund);因為扮演純金主,輕鬆愉快,於是行有餘力,他又手癢,重作馮婦,為Spotify公司獻策,建議他們應該如何取得全美國幾家大唱片公司的網路音樂授權,【金融時報】的報導結論說,如果Spotify公司的生意模式成功,那他就可以自此揮別昔日Napster公司後繼無力的敗績陰影,重新在矽谷以「科技大咖」的巨人姿態,再出發了。

 

這樣一位精彩的、才35歲的科技金童,在台灣還真找不到對應的個案,即使是在台灣有「科技伯樂」美譽的威盛電子、宏達電的創辦人王雪紅,也都整整大他22歲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近二、三十年社會運動年表

三姊妹都是小說大師

楊牧 與 林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