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天下廚房
期貨市場的濫觴,出現在日本德川(江戶)幕府時期。這其實也是追 溯起來,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何以有「天下廚房」的別名,因為這裡 三個世紀以來,就是全日本的主食:米的最大集散市場。
由於當時「米」是維繫整個幕府最重要的「通貨」,包括官員俸祿、 貨幣價值,以及各階級武士的領地,都以「米」的多寡為參照指標, 不管是天災歉收或生產過剩而造成的米價巨幅波動,都可能對經濟情 勢帶來嚴重衝擊,因此身為幕府「年貢米」集中地的大阪城,即在西 元一七三0年成立了「堂島米會所」,開始進行米的「先物取引」( 日文「期貨」之意) 交易。那個時代,米攸關全日本生計,政權的永續更依賴此民生主食 的宏觀調控得當,因此,為了預防豐收或是荒年的米價過度上升或下 跌,而開啟了這個調節米價的大宗物資的「米期貨」市場,第一座命 名為「堂島米會所」。
這個期貨市場,後來證明功能很大,不只可以調節米的供需,還發揮 「準貨幣」的性質。原來,當時日本的貨幣流通同時存在「金本位制」和「銀本位制」,米做為最重要民生物資,可以 和金、銀隨時交換、交易的特色,因此米也可以成為一種實質流通的 交換單位,日本當時稱為「為替」或是「金融取引」,也就是具備準 貨幣提款、存款、使用的基本功能。
一七三0年成立的「堂島米會所」獲得很大的成功後,從大阪又擴及 到其他地方:酒田、新瀉、桑名、尾道、赤間關(今天的下關),一 一形成米的期貨市場,不過大阪的「堂島米會所」還是規模最大的交 易市場,這個市場有決定米的現貨、期貨(各種不同未來交易基期的 米期貨)的價格之外,也充分發揮了「米價平準化」的基本政治功能 ,達到德川幕府「維穩」的最上位階的目的。這個制度太好了,因此 ,「米商會所」到了四分之三世紀後的一八0五年,發出更多米期貨 市場的執照:關西的大阪、京都,還有關東的大津之外,陸續發出的 許可有:松阪、金澤、鶴岡,而之前不是獨立米期貨交易所(只是分 支)的酒田、桑名、赤間關,也正式取得獨立米期貨交易所的合法市 場地位。
在這個目前全世界公認最早的期貨市場中,米商可透過市場對米的期 待價,以及稻米的實際產量等變動因素,決定未來數月米的庫存量及 行銷方式。決策者的幕府官員也可依據米的價格變動,為未來可能出 現的經濟甚至軍事危機預作準備。 經過二百八十二年的發展,商品期貨的種類已漸趨多元,大致可分成 農業(如榖類)、金屬(黃金、白銀、銅等)、能源(原油及其衍生 製品),以及軟性期貨(如可可、咖啡等特種栽培的作物)等,包括 天氣、生產地供需、政治情勢、國際市場的變動及其他突發因素,都 有可能影響上述任何一項期貨的「未來」價格。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 、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 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 大連、營口、奉天等十五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 餅、豆油期貨貿易。
由於當時「米」是維繫整個幕府最重要的「通貨」,包括官員俸祿、
這個期貨市場,後來證明功能很大,不只可以調節米的供需,還發揮
一七三0年成立的「堂島米會所」獲得很大的成功後,從大阪又擴及
在這個目前全世界公認最早的期貨市場中,米商可透過市場對米的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