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回去家鄉接下那片龍眼林

圖片
她有四位姊妹,都很優秀,都離開台中縣鄉間,到了都市。她書念最好,高師大國文系、師大國文碩士,進入台北市公立高中、北投的復興高中,任教七年。 直到父母接連罹患肝病,且父母先後離去,她才毅然,轉調台中縣霧峰農工,接下父母的那片山上土地的龍眼樹,接下平地的菜園、農田。 聽小我十多歲的金鼎獎最佳專欄得主、【幼獅文藝】專欄作家、青年女散文家、國文老師賴鈺婷,講起她們四姊妹和父母的「十二因緣」,她講得不疾不徐、現場台北圓山【台北故事館】的幾十位聽眾都聽入神了,因為賴老師的敘述那麼清晰、平靜回憶中帶著思親的充沛感情,卻又節制,唯其節制,而更感人,誠如主持人、有鹿出版社總編輯、詩人許悔之所讚美的說法,「口條這麼傑出,可以出有聲書 CD 。」 現場、台北故事館執行長、陳國慈律師,也被賴鈺婷的敘述感動,站起來回應一段,她家族一九六六年(四十八年前!)六兄弟姊妹陪父母從香港到台灣嘉義阿里山家族旅遊的往事。也非常感人,因為,陳律師的二姐在這最後一次家族全員到齊的台灣旅行後,就英年早逝了。 二月二十一日 ,週五,白天南下台中清水,吃一場春酒,下午三點,在台中高鐵站內的怡客咖啡泡著讀書,非常愜意。 晚上七點回到台北。在兩場文學盛宴,挑了台北故事館的:許悔之主持、賴鈺婷、王盛弘朗讀。 王盛弘朗誦很多彰化和美的童年往事,也非常感人,他的朗誦,取材自他剛出版的新書,【大風吹:台灣童年】,內容也談了關於父母的往事。 我慶幸,放棄苦苓、林文義在信義誠品那場,來王、賴這場,因為打對台,那邊有苦苓,以致爆滿到進不去會場,這是看了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的臉書報導。 非常正確的選擇。

糖尿病與我的家族1

圖片
你吃得太好了 糖尿病與我的家族 1 緣起:受到我的朋友伊佳奇的啟發,我想我也來寫一系列的糖尿病,希望拋磚引玉,讓這個『世紀慢性病』能得到醫界更多關注,早日有更 advanced   的醫療。 「你吃得太好了!」台北市民生社區、病人非常多、人氣旺的華泰中醫的施院長對我這樣講。我有點失望。 後來,我固定、乖乖吃藥,像我七十三歲的爸爸,反而控制的比較好。 我的家族有糖尿病基因,上個月出殯的爸爸的三姐、三姑媽、享年八十歲,估計糖尿病應該超過三十年。 去年告別人世的爸爸的大哥,大伯父,享年七十六歲,估計也至少三十年老病號。 二位長輩都拒絕吃藥控制血糖,估計晚年生活品質不好,各種糖尿病的併發症都有了。 最明顯的,被剝奪的,是行走的能力。 老人一旦不能走,身體健康江河日下,果然,以現代醫學的發達,他們享年不超過八十歲。 其實,依照醫生囑咐,及早控制血糖,「糖尿病活到九十多歲的,多的是!」華泰中醫的施院長,如此告訴我。 我四十八歲得病,當時沒有任何併發症,血糖才二百三十,我嗤之以鼻,不理它。 兩年後,我年過半百,夏天是我們糖尿病者最怕的季節,熱到不行,一晚,洗完澡,我小腿搔癢,抓個不停,竟然,抓出傷口。一條血痕,觸目驚心。 那傷口,拖了快兩個月才結痂。我嚇到。 開始,到肝癌病名醫廖運範(他是台大肝病權威,陳定信的師兄,當年在台大,都是宋瑞樓的門下,見楊玉齡的【台灣肝炎聖戰】一書)之子,廖博文醫師的診所,定期看診。 我想,我應該以『病人日誌』的角度,陸續寫下這些糖尿病札記,為了我父親,我自己,以及所有病友。 我是一個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工作經驗的記者,上天給我敏捷的聰明才智和寫作才華,我不能只耽溺於自己的風花雪月,一如伊佳奇,他因為照顧暮年的父親的長期失智症,『久病成良醫』,而有他個人努力積累的專業知識,陸續在臉書和【風傳媒】部落格發表,嘉惠台灣(或是全球通華文的地區)無數臉友和讀者。 我應該效法佳奇,陸續寫出我的經驗。 我非醫療專業人員,也沒有跑過醫藥線,所以我的方法,還是記者的,搜尋英文、日文資料(我可以閱讀英文、日文,但是多年不用的法文,也許也可以網路搜尋找找),搭配我「老文青」的感性,寫出我的故事,我家族的故事,我認識的...

阿里山獵人餘音

二月十四日,週四中午,去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聽到台東大學林清財副教授演講。 林教授去年有半年,擔任台灣史所訪問學人,他談起日治時期,大阪大學淺井惠倫教授,應日本總督府之聘請,來到台灣多次,留下的紀錄片和原住民歌謠的唱片(銅製的唱片,還不是黑膠) 故鄉是石川縣小松市(長榮一度有直飛)、和尚之子的淺井惠倫教授,是日本總督府支持的主流學者,因此能以最先進的設備和龐大豐沛的助理群,支持他走遍台灣 原住民部落,記錄了山地(高砂)、平埔各族的台灣原住民的歌謠和傳說的故事,從1927年開始,長達十八年,累積龐大錄音資料,目前,還存在東京外國語大 學,無法解讀。 林清財教授因次應邀到東京外國語大學,整理近九十年前的史料。 這故事,不知怎的,讓我想寫篇短篇小說,來記錄這個學者,Snapshot式的短篇。 也許我寫不出來關於淺井台灣行的短篇小說,那麼,不如先回顧我的台灣原住民的 涵化Acculturation的經驗,這是2004年我隨教育部、當時政務次長呂木琳,上阿里山採訪樂野國小的觀察。如今,樂野關校,改名,阿里山國中小(九年一貫)。 才十年,人事已非。 何況,淺井惠倫教授的台灣高砂族、平埔族記錄,已經是八十七年前。 阿里山獵人餘音──原住民教育篇之二 阿里山總是這樣,海拔兩千公尺的高冷氣氛。入夜,寒氣逼人,筆直的針葉樹,守著漆黑的山區,彷彿,有山之音呢喃。 翌日,出乎意料陽光普照。大巴士在山路蜿蜒,來到樂野村,距離林務局遊樂區好像頗為遙遠的地方。 阿里山太大了,但是多數人的阿里山是在林務局圈起來的那個小區塊。 鄒族,記憶中很散亂的刻板印象:最早是女明星湯蘭花,更早應該是小學課本的吳鳳。 雖然,吳鳳的歷史記憶,都經過再詮釋,去除漢人的「我族中心」的意識形態,吳鳳可能只是個貪婪的漢人,而不是一度: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清朝忠烈官吏。 歷史的確不同了,現在,保護弱勢文化的多元文化政治論述當道,身為第二小族群的鄒群﹙只比剩下幾百人的日月潭邵族,稍稍好一些﹚,此刻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極為濃厚。 「我們鄒族只剩下七千人﹐只有台灣獼猴的一半數目﹐而且住在阿里山鄉的只有四千多人﹐語言學家說﹐五年後鄒族語言要消失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努力地進行鄉土教學,」一口普通話字正腔圓的樂野國小教務主任鄭佩茜說。 一群面貌黎黑、大眼睛晶亮的鄒族小孩,...
我寫給  長歌行過美麗島  回憶錄的作者,唐香燕的信 香燕 你從英國回來了,真好。 首先,請不必客氣,盡量用,拙作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本好書。 倒是,拙作寫得太長,難免有些贅字、錯字,寫得太匆促、太用力, 煩請出版社一定仔細校對、直接改過後,再貼上臉書。我全權授權、 不必任何酬勞。我的榮幸。 能為你的新書寫評,也是機緣,也是榮幸,美麗島事件發生, 我在台北成功讀高二, 從桃園縣龜山鄉鄉下,天天三小時通車(我六千里親戚, 前副總統呂女士, 讀北一女、台大,據說共通車九年,佩服) 當時,在每天上學必須經過兩次的館前路地下道,要去 台北車站,看到地下行人牆,佈滿南海血書等黨國標語, 三十五年後想來,仍覺驚心。 其實要感謝我輔大同屆、不同系的、前草原文學社的社友,楊翠, 她祖父楊逵生命中最後幾年,我曾親炙,就是托她之福氣。 我住桃園龜山,楊阿公,當時住在台北縣鶯歌, 是兒子楊建買給他養老的, 我記得我常騎著機車上,鶯歌國際新城(當時甚荒涼, 有點像是東海旁邊,早期白錫玟蓋的,理想國) 她如今在東華大學華文系,兒子魏揚也從事學運。 總之,不客氣,希望你繼續寫作。 常山 0921815361

Hannah Arendt真理無懼

圖片
轉貼自 蔡其達 確實, Hannah Arendt (漢娜鄂蘭)在台灣又再度火紅。說再度火紅係因,十多年前台灣文藝圈也曾津津樂道這位集睿智與行動力的奇女子,祇不過重點置於她與 Martin Heidegger 的師生戀及其後的背離。而除了《極權主義的起源》在八 ○ 年代率先拆解為《帝國主義》和《極權主義》二書中譯出版(聯經出版,一九八二年,蔡英文譯,此蔡英文非彼蔡英文),更而掀起第一波研究 Arendt 熱潮外(江宜樺就是這第一批投入研究者之一),她的原著直到一九九六年才有《共和危機》出版中譯(時報出版,一九九六年,蔡佩君譯),然後《黑暗時代群像》、《責任與承諾》、《政治的承諾》、《平凡的邪惡》也一一出版,但還不夠厚實,她的重要著述中譯仍得探求彼岸花者多。 回到她再度火紅的課題,前一兩年「平庸的邪惡」似讓人有些耳孰能詳,如今再因「公民不服從」及江宜樺的前(教授)/後(行政院長)拉扯,於是又勾起人們重探 Hannah 經典的興趣。《共和危機》一書裡就收錄她論「公民不服從」(該書譯為「公民反抗」),同時我得提醒眾人,江宜樺固然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但他可不傻,他絕對會以該書另一重要篇章〈論暴力〉來回應眾人質疑,所以參與「公民不服從」的眾人,看書可不能速食,對 Hannah 的思想必須順藤摸瓜,不能任意斬斷眾流,否則必輸江「教授」。可惜,該書早已絕版,或請有志的出版社再版,救急之方就是到圖書館借閱了。 早在八 ○ 年代初我就初閱她的著作,但我實非 Arendt 信徒,她的共和主義主張與我不契。但我堅定認為,台灣真想建構公共性論述,無法避開 Arendt 的設問與解方,所以我絕對樂見此間可以深論「平庸的邪惡」、「公民不服從」,以及她對勞動、工作、活動的精采辯證。如此,就可痛擊並超越那個但拿 Arendt 為用,卻偷渡新儒家封建思惟的偽善書生了。

彰化行

車經過彰化縣永靖鄉﹐一家永大機車行﹐兒子突然停車﹐說要換機油。   隨他。這是我買給他的機車﹐他的第一部重大財產﹐地位相當於我們大一的單眼相機﹐當時一台相機﹐相當於輔大一學期的註冊費。   這位白髮的機車師傅,非常有耐心。但是,無心哈啦,我本想藉此機會,來個草根田野調查:「沒有多遠,大村鄉那個私立大學,明道大學,好像不到三十年?對你們地方有沒有提升啊?」   「不知道,沒有在注意。」   「你的店開了多久?」「三十多年。」「住家有和店在一起嗎?」「有,在後面。」   扯不下去了,機油已經換好了。本來想藉機讓兒子看看,我如何即席在鄉下採訪,遇到沈默寡言的機車店老闆,沒輒。   彰化平原的豔陽突然又出現,好熱,颱風天陰晴不定。   這裡離田尾的公路花園不遠了。想到,上午在雲林縣西螺鎮,剛離開,竟然看到,「田頭」的地名,而彰化縣的三十一個鄉鎮,分別有「田中」、「田尾」,所以,往上溯源頭,這裡,在清朝的水利開發史,一定有些不尋常的故事。

圓仔不只萌

圖片
圓仔不只萌而已, 4599 週二講堂:稀世珍寶,貓熊   上週,河南省鄭州的一頭名為「棉意」的貓熊,被「抱死」和「熱死」,因為中暑,而溫度不過攝氏二十三度而已!   自一八五九年被法國神父在四川發現,千年來,貓熊的生態聚落,已經垂直上升到二千六百公尺的「雪線」,比起原先的住慣的千餘公尺海拔的原居地,可以說一種比較高風險的「垂直遷徙」,二個世紀以來,貓熊老家海拔上升不少,難怪耐寒,不耐熱。   這是何等嬌貴的動物,全世界一千四百種竹,貓熊只吃六到八種竹,難怪一九八三年,四川臥龍「竹子開花」,一下子餓死三分之一總數。   二月十八日,週二講堂,今天四五九九協會,非常難得邀請聯合報主筆,卓越新聞獎得主,卓亞雄來演講:『圓仔不只是萌』,   卓亞雄說,所幸,目前,圈養達一千六百九十頭,野放天然的貓熊也達三百五十頭,全球估計,目前貓熊總數,二0四0頭,暫時沒有絕種危機了。   Deep Ecology 深度生態學,在今天的台灣,雖是顯學,一般民眾懂得要領者不多,多數人是看圓仔的萌,只知道看熱鬧,其實貓熊有深度意義,   其實這場演講應該是【貓熊深度報導】。台上一小時,台下三十年科學、生態報導的積累,卓主筆的深入淺出,讓我們很短時間內就了解「瀕臨絕種的動物」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聯。   關於這隻舉國皆知的可愛貓熊,卓主筆讓在場每一個聽眾都聽得如醉如痴。他從二十六年前,他首度在四川臥龍保育區內,與貓熊的接觸講起。在那個時代,大陸官方,不懂貓熊,只把貓熊當作饋贈的外交重禮。 周恩來送了一隻給當時美國總統 Nixon 夫人,開啟大陸「貓熊外交」的濫觴。此後,貓熊外交始終不斷。   目前, endangered species 復育、野放成功的,有十七種,第十八種的加州兀鷹,始終不成功,卓亞雄說,我們武陵農場的櫻花鉤吻鮭,有機會出線,變成第十八種世界復育成功的瀕臨絕種動物。   圈養過的貓熊極其脆弱,二00七年大陸野放的「祥祥」,死於肋骨斷的意外,直到二00九年的「滬新」和二0一一年的「陶陶」,因為改變野放方式,而目前仍存活。   原來瀕臨絕種的動物,有這麼多深奧的動物學知識。卓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