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單車跑遍台北市



暑假尾聲,華燈初上,基隆河畔。台北市長郝龍斌招待過前上海市長韓正的饒河夜市的五彩夜景,此時,自行車、散步行人絡繹不絕,從民生社區的五號水門、饒河夜市的彩虹橋,直達內湖區焚化爐一帶的基隆河畔,超過五公里。
突然,一隊多達十八輛台北市「微笑單車」(U-Bike)聚集河畔,原來是三商美邦保險公司的社團。
到了午夜,民生社區菩提樹下陰影幢幢,年輕男女還沿路笑語盈盈,興奮踩著U-Bike單車。
「真的是太誇張,在信義區,只有半夜才借得到,」家住六張犁、經營「藝術家小提琴坊」的嚴筱雯,一次晚上十點,從市政府附近要借U-Bike,連找三處,都撲空。
自行車,突然變成台北的流行話題。尤其是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U-Bike統計使用數據顯示:迄八月十四日為止,台北市區共設有一百零三個微笑單車站,提供了三千四百五十六台單車,而八月二日週五那天,還創下單日租借九千八百六十九車次的空前紀錄。
「到八月,微笑單車的累計租賃次數突破了六百萬車次!」自行車新文化協會執行長劉麗珠表示。
自行車已經變成老少咸宜的運動,進一步成為市民常用的大眾運輸工具:捷運、公車之外的第三選擇。
二年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城市調查更指出:有運動的民眾最主要從事的運動項目排行前名,分別是散步、慢跑、爬山,以及騎腳踏車。
台灣曾經有過自行車熱潮。二00八年,全球原油飆漲到每桶一百五十美元,引發原物料通膨,當時台灣開始有騎單車上班的族群。
0八年的通膨壓力,讓不耗用能源的單車騎乘人口激增。
經建會二0一0年七月中旬公佈統計指出,台灣的自行車人口,到二00九年已經高達七十萬人。比起二00六年的三十三萬人,三年內成長一一%。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也以政策資源,大力衝刺單車人口。
單車成年禮」政策就是代表。根據體委會統計﹐二00九年開始,單車成年禮迄今已邁入第四年。
活動內容主要分成三部分,單車成年禮首部曲:十六歲的試煉,係以縣市內一百公里的距離 為基礎,藉著單車騎乘的過程磨練心志,並瞭解、認識自己家鄉附近城鎮的特色
單車成年禮」的二部曲:十八歲的見證,以跨縣市五百公里的距離為基礎,延伸更遠的距離,透 過在外住宿的遠行活動及中級挑戰的路線,見證並象徵未來獨立生活的勇氣
單車成年禮」的三部曲:二十歲的勇氣,以環島一圈一千公里的距離為基礎,透過長距離的騎乘 以磨練自我的體力、耐力及毅力,並成就一場成年的自我探索之旅,肯定自我存在的意義。
體委會統計指出,參與單車成年禮三部曲總人數,0九年有五千四百﹐而只過兩年﹐在社會趨勢的推波助瀾下﹐一一達十一萬人,為二年前二十倍之多。
去年﹐一0一年更一舉衝破二十萬人次的高目標。
不只青年熱衷,熟年的單車人口也顯著增加。
任職法務部調查局的巫勝鴻,每逢晴天,就從住家萬華淡水河畔,騎單車到十五公里外的新店局本部上班,約花半小時。
「和公車轉搭捷運時間差不多,但是同時運動、享受河畔風景,心情大不相同,」五十三歲的巫勝鴻和妻子林香仁假日也經常從萬華騎到社子島,甚至淡水。
台灣對自行車運動友善,且單車運動風氣之盛,更享譽國際。
根據全球最大的旅行指南類書籍出版公司寂寞星球二年前報導臺灣是二0一二年全球最佳十大單車旅遊目的國之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亦曾於十九也在同一年公布:台灣的南投日月潭環湖公路獲選全球最美十大自行車道之一。
今年欣逢「環法自行車賽」一百週年慶。二十八歲的台積電工程師謝綸,二0一二年四月,以六十天時間,展開他個人的「環法自行車賽」路線的壯遊。
為何以自行車騎遍法國?謝綸說,歐洲有各種單車賽事,「環法」路線一直是標竿,讓他想挑戰;且他熱愛運動,從台大電機系、光電所時代,就是台大水上救生服務隊員,在隊員朋友們的牽線下,因此也迷上越野自行車。
單車還改變他對日常交通的認知。「自行車當做一個交通工具,是我讀台大時候,一次從公館騎回內湖大湖山莊山上的家,才領會得到的。」
豔陽高照,八十歲的巨大機械負責人劉金標在台中都會公園,獨自練習自行車,這次,他不要他的賓士私家車的專屬司機「護駕」。
「董事長就是騎了單車,身體才變好的,」劉金標的長女、自行車新文化協會執行長劉麗珠表示。
連遠在台南市歸仁區的國立新豐高中校長陳勇延,都將單車旅行納入課程,鼓勵高中生自我建構學習歷程。
在台南市郊、原是農校底子的老學校,擔任公立高中校長,陳勇延有個想像如果在特色選修課程,開一門「城市學習」,教導學生觀察、探究城市,應該很有趣,也很實際,不僅貼近生活,也連結文學史地等學科內涵,甚至可結合外語解說,以城巿為核心隨創意觸角向外延伸連結。
這中間環節,自行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住歸仁的同學,必須能自己找資料、訪談、實察,以探究學習方式,設計一條路線「故鄉一日」,帶訪客以單車或公車旅行,親自為他解說導覽。
  懂故鄉,才更敏感,也更有能力關懷,」陳勇延校長說
從0八年的通膨引爆的單車熱迄今,時過五年,目前,因為節約目的而騎單車的人有限,但是以運動、休閒的人口卻在成長。
家庭主婦周俊芝和任職日光燈公司的先生、小學高年級年紀的兒子,老遠從土城騎到鶯歌的大漢溪畔,這一條由新北市政府開闢的「越堤道」﹐一家三口﹐痛快地騎了一下午的單車。
天氣陰涼,沿路涼風徐徐,看著樹、溪、和停在枝頭上的小鳥,心情非常輕鬆,聽著夏蟬、青蛙、小鳥合鳴的夏日交響曲,更是覺得接近大自然的決定是對的,」周俊芝說﹐她問過家裡二位男生同意方才有此決定,更覺得這是適合全家老少咸宜的休閒。
不只三十多歲的周俊芝如此﹐連八十歲、退休十五年的王耀昌,更是不服老,從五年前,首度嘗試單車環島九天八夜的自行車極限運動後,這幾年,他一共環島了四次。
藍領鐵工出身的黃進寶,十一年前,與妻子楊麗君、二個兒子一家四口,單車環遊世界,一年內完成。完成夢想後,黃進寶放棄鐵工,改從事自行車聯誼俱樂部,經營「鐵馬家庭聯誼會」,專門幫助沒有經驗的車手,完成環島的夢想。
「鐵馬家庭」成立十年來,每年固定出團十二次,一次比一次還熱門。
八月二十五日,「藝術家琴坊」負責人嚴筱雯就剛完成「鐵馬家庭」第九十四梯次的環島行,五十二歲還能如此「築夢」,「給自己一個挑戰,如果八十歲的王伯伯(王耀昌)都可以,為什麼年輕三十歲的我做不到?」嚴筱雯說。
惠普科技工程師、三十八歲的莊敏慧,經常從台北市六張犁,騎車去桃園縣龍潭鄉去看她哥哥,因為她的第一輛上萬元的專業單車是哥哥送的,騎單車讓她更快樂、更健康,她衷心感謝哥哥。
自行車正在改變台灣的社會,越來越多人藉著騎車重獲得健康和家庭幸福、個人快樂。
「我騎在馬路上,大家都叫我『標歌』,聽起來很年輕又能拉進距離,這就是創新,我在台北市推行的微笑單車,已經成為全球最人性化、最友善的公共自行車系統,這不只是產品開發這麼簡單,而是產業延伸到生活文化,進而改變市民的習慣,」一手推動「微笑單車」運動大獲成功的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八月十四日在【天下雜誌】的「新創業精神論壇」指出。
台灣的市民移動習慣,的確在這波「微笑單車」的全民運動熱潮中,一點一滴地改變了,改變的過程中,人民也獲得了另外一種幸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近二、三十年社會運動年表

三姊妹都是小說大師

卑南溪:敻虹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