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名師 告訴你 文學有什麼用



美國名校爭相將課堂上網
go digital」:名校競爭新趨勢

1945年以後的美國小說】授課者
耶魯大學英文系
艾美.杭格福  教授
Amy Hungerford):研習當代美國小說﹐培養耶魯人成為有廣闊視野的全才


耶魯大學推出的網路課程,有一門乍看非常「象牙塔」的「1945年以後的美國當代小說」的課。儘管美國人學當代小說,聽起來像是台灣人選讀當代黃春明、白先勇的小說,居然還可以抵學分,還用上非常昂貴的耶魯網路課堂資源,全程轉播,免費供應全球學子365天、24小時隨時點選收視,這就不得不令人好奇了。
1945年以後的美國當代小說」整個學期近18堂課程中,其中幾堂熱門的課,點閱率甚至高達14萬人次,對於過去常上網、卻認為文學不過是「陽春白雪」,總是曲高和寡的社會大眾,這實在是一個很顛覆的事實。
主講的耶魯教授是一位年輕的女性學者,艾美.杭格福教授。網路上看,杭格福教授高高瘦瘦苗條身材,口齒清晰,非常美國「鄰家女孩」相貌的老師,時而露出親切笑容,與學生互動頻仍,甚至在朗誦小說文本時候,一人分飾多角,以聲音表演,讓台下的耶魯高材生們忍俊不禁;每堂課一開始,她就會做民調,問學生為何愛或為何不愛這本指定的小說,然後從學生反應的異同,切入這位大師的特殊性。
不只如此,在整個學期結束前最後一堂,她甚至讓學生票選最想讀的當代小說家,而那堂告別的課,就是以學生選出得票最高的作者佛爾(Jonathan Safran Foer)為壓軸。
此外,她還是一個古典的文、史、哲愛好者,對耶魯所在的紐海文城內的大大小小書店,暸若指掌,經常問學生逛書店的收穫。
杭格福教授主講的當代小說,是耶魯大學在網際網路的youtube和蘋果電腦系統的iTune所推出的招牌課程之一,很多嚮往耶魯名校風範者,可能會詫異,為什麼此長春藤名校會推這麼通俗的課程當作招牌之一?
會有此困惑者,多半不夠了解美國社會對培養「菁英」的態度。一般說來,美國人認為真正能幫學生找到高薪好職位的學位,至少是碩士,而且是醫學、法律、管理(MBA)之類,而英文系,和政治系、醫學預科等,被視為要進入法、商、醫學院的最好跳板。旅居美國半世紀知名小說家劉大任就曾為文指出,他的長子大學念英文系,因為真正的高層管理工作,需要「溝通」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對法律、管理(MBA)的菁英學生,這正是念碩士時最需要的核心能力。
杭格福教授的「二次大戰後美國當代小說」,在整整一學期的課程中,以每週安排一位當代美國小說家為主題。
二次大戰後是美國國力最強的半一甲子(直到2008年第4季金融海嘯後美國國力才算步上式微),超過半世紀地大物博、以全球政經領袖、世界警察等多元角色自居的世界第一強國,其出版的優秀當代小說,如汗牛充棟,杭格福教授如何披沙瀝金,挑出15位最具代表性的美國當代文豪?
整個系列網路課程聽下來,發現她挑選的名家有其獨到的「時代精神」,依照一般文學理論從種族、階級、性別的大類挑選之外,她還著重小說家的影響力,這對日後無論想當企業主管、律師、法官、從政乃至各種職場生涯的耶魯文、法科學生,有一個很大的幫助,那就是藉著文學家的銳利洞見,在一本長篇小說中,具體抓到美國社會的「時代精神」。
以美國社會極為特殊的「南方小說家」這個族群而言,杭格福教授挑的名家不是1949年以【聲音與憤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師福克納,甚至也不是挑以【煙草路】的柯德威爾,這兩位男性小說家,都是刻畫南方下階層「白種垃圾」(White Trash)低階層白種男性的原罪,直指200年前他們的祖先從非洲販賣奴隸,奠定南方經濟的罪惡;相反的,她挑選以短篇小說知名、一生只寫過二部長篇、且因為紅斑狼瘡只活了39歲的南方才女歐康諾(Flannery O’Connor)。這位才女是天主教徒,畢生探索南方人的「特殊民族性」,在美國的總體經濟結構的「南北差距」已經拉近的今天,反而能從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殊異,看出寫【好人難尋】等不朽短篇的歐康諾一針見血勾勒南方真正特色的功力。
又如,美國「大解嚴」的1960年代最紅的反權威代表,【在路上】(On the Road)的作者傑克.凱魯亞克,當年鼓吹一代青年集體浪遊、叛逆的精神,迄今仍膾炙人口,那是進步青年反越戰的時代,連好萊塢知名女星、兩屆奧斯卡影后珍芳達都衝到越戰已經要開打的越南首都河內去,美國中央情報局直指她是「河內珍」,但半世紀檢視影響力,發現珍芳達等名流狂出政治鋒頭的往事,俱往矣,反而是凱魯亞克成為像是1950年代的詹姆士.狄恩那樣的永遠不朽的青年偶像,杭格福教授別具洞見的評論說,凱魯亞克寫的【在路上】,應該不是呼應那個年代的「革命」,也不算是一部「旅遊誌」;【在路上】,其實是一部愛的羅曼史,只不過愛的對象是整個「狂飆的六0年代」;而這樣高妙的融合「個人的就是政治的」的抒情手法,把美國戰後文學帶到一個新境界,讓一代代青年有可以認同的偶像,這樣的「原創叛逆」風潮,呼應21世紀新一代青年的個人徹底解放,而無關於推翻整個現有既得利益體制的革命。
又例如,非常爭議的俄裔美籍大師納波可夫,早在1960年代出版【羅麗塔】時候,就引起美國社會軒然大波,亂倫的題材不只文壇咋舌,即使是那時美國主流社會已經逐步傾向自由派、打破壓抑性自由,還是引起眾人撻伐;杭格福卻從納波可夫踵事增華、華麗壯觀的文體談起,她分析說,俄國貴族出身的納波可夫,自幼家庭就在英、俄雙語環境中,所以英文雖是他第二外語,卻是他骨肉相連的外語,截然不同於另一位以海洋冒險長篇出名的波蘭裔小說家康拉德,成年後才學會英文寫作,康拉德雖然也是文體大師,但是那著名的康氏文體卻有斧鑿痕跡。
其他如早已膾炙人口的當代名作:沙林傑的【麥田捕手】、另外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莫利森(黑人女性小說家)的【最藍的眼睛】、羅斯的【人性污點】,杭格福教授都有深刻的講授。
眾所周知,美國社會重視表演才華(showmanship),各行各業無不鼓勵主動、敢發表自己意見的強勢者,而敢發表者,前提是口語修辭能力甚佳,英文系提供的全方位的修辭訓練,藉著第一流的作品的文本分析,來累積學習者的聽、說、讀、寫的語言總體能力,這種總體能力,在日後職場,自然成為就業者的後天努力有成的表演才華的底蘊。
明乎此,有282年建校歷史、長春藤諸校中排名第二資深的耶魯大學,何以將寶貴的網路課堂的資源,分一部份給杭格福教授的「1945年以後的美國當代小說」,也就不難理解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近二、三十年社會運動年表

三姊妹都是小說大師

卑南溪:敻虹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