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姊妹都是小說大師

鹿港施家三姐妹(香港三部曲、迷園)Vs.
英國十九世紀Bronte三姊妹(簡愛、咆哮山莊)
文學家是世間的奇花異草。散文家,【田園之秋】作者陳冠學說的。
我服膺這句話。而且,我因為老天不賞飯吃,當不成作家,卻像是我兒子追逐陳偉殷一樣,我追逐作家的新聞。當然,我不是瘋狂粉絲,只是紙上追逐。
一個家庭能生三個女兒,已經了不起,而且,這三個女兒還都是作家,這豈非天賜的不凡基因?
世界知名的英國十九世紀Bronte三姊妹(簡愛、咆哮山莊),我不必贅言,我主要的,要寫台灣鹿港施家三姊妹。
上週三上午,到台大總圖書館的國際會議廳,參加,趨勢科技基金會與台大合辦的,詩詞祭酒、台大中文系前教授、葉嘉瑩老師的「師生同樂會」,七位學生輩的教授,一起談葉老師。
因為難得返台的葉嘉瑩教授(她從一九六九年就移居加拿大,今年九十高壽),讓大家重溫:原來台大有這麼多寶貴人文資產,台大快要一百年了(準確的說法,成立八十五年),而戰後的第一代學生,已經到了七十歲退休年紀。
以【迦陵談詩】系列著作,享譽半世紀以上的葉嘉瑩教授,最近這一次應邀回台講學,掀起一陣旋風,而十一月二十七日週三這天,台大中文系特別舉辦別開生面的 聚會,由她教過的七位六十歲以上的學生(都是教授,而且有幾位已經屆齡退休):齊益壽、潘美月、施淑、張淑香、汪其楣、陳萬益、林玫儀,輪番回憶在台大中 文系時代,親炙葉嘉瑩的往事。
真是盛會啊!每個教授都說了很多有趣的點,我唯獨對戲劇學家汪其楣教授,提到她與「大師姐」施淑、與葉老師互動的往事,覺得有趣。
從葉嘉瑩老師加拿大的家,汪教授又提到,當時,施淑帶著她家小妹、李昂(施淑端),與汪其楣一起抽煙聊天的往事。
我在不同場合,分別見過施家三姊妹幾次,事實上,我聽說過,一共應該是六姊妹,但是出名的這文壇三姊妹。
大姊,也就是「大師姐」施淑(本名施淑女,淡江中文系教授)以當代小說評論知名。
二十七日那天,她對在場聽眾說,對葉教授最難忘的,就是她在台大講唐詩宋詞,居然可以引用,魯迅的詩歌來旁證,當時,白色恐怖年代,她只用作者是「近人」,但是啟迪了施淑的文學視野。
後來,施淑去美國、加拿大,讀了美國民初藏書,才知道此詩歌作者是魯迅,開啟她後來以左派當代小說研究為研究領域的興趣,包括後來研究「台灣魯迅」、彰化的賴和醫師。
二姐,施叔青 (原名,施淑卿),知名小說家,以現代主義意識流的短篇『倒放的天梯』成名,晚近,立志寫「大河小說」,共完成【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和【台灣三部曲】(「行過洛津」「風前塵埃」「三世人」),六部大河小說。
施叔青 自稱,一生都住在大島嶼,香港和紐約的曼哈頓,就佔了成年後的大半生。她是紐約大學的戲劇碩士,碩士論文研究歌仔戲,但是與一位美國銀行家結婚,自稱幸運,一輩子可以單純寫小說。
她極為敏感,有一次,我採訪她,現場還有一位同事,我們自認後生晚輩(小她十八歲),一面聽講,一面振筆疾書,她突然對主問者喊停,說,這不公平,她會緊張。
小妹,李昂(原名,施淑端)以爭議性高的【殺夫】(獲得「聯合報文學獎」當年中篇小說首獎,次獎,是廖輝耀英的【不歸路】),還有【北港香爐人人插】而聲 名大噪,但是文學評論家更關注她以國族想像(「台灣獨立論述偷渡小說故事中間?」)的【迷園】【自傳的小說】(謝雪紅別傳)【不見天的鬼】等作品的政治性 和文學技巧。
大姊因為大小妹比較多歲,早期很照顧小妹,從小妹十六歲第一個短篇【花季】就開始撰寫嚴肅的評論,一路給小妹加油打氣,到了李昂的一系列【人間世】短篇, 引發台灣當時保守輿論矚目時候(不要懷疑,當時台灣還是非常古板,李昂愛寫大學女生婚前性行為、墮胎等情節,的確嚇人),施淑也以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的地 位,給予一個認真的文學評論,讓讀者看到小說故事外,李昂的political agenda 的微言大義。
我見到李昂的時候,她已經開始寫【好吃鬼】系列的美食散文了,一次還陪她走了一段路,記得是從仁愛路圓環走到四維路,一小段,忘了為何陪她走一段路,不外是為了採訪她。
這三姊妹,說來都是前輩,我父母結婚早,所以,連二姐施叔青都只小我父母四歲,你就可以了解:我是如何以小輩、桃園龜山鄉下來的普通讀者,雙重的「仰望」角度,三十年來一點一滴,注意到:鹿港三姊妹的發展。
她們三姊妹,的確是台灣文學寶貴的資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近二、三十年社會運動年表

卑南溪:敻虹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