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趴趴走的人說一句話



為趴趴走個性的人說一句話

台灣到底需不需要通才?

我小時候讀到「管寧」VS「華歆」的故事,內心一直為後面倒楣的華先生叫屈,因為我就是一個心猿意馬的人。

故事出自我最愛的古書,《世說新語》,其德行篇:「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 有乘軒冕過門者, 寧讀如故, 歆廢書出看。 寧割席分座, 曰:子非吾友也。

就因為華先生一直不專心看書,一直出去看熱鬧,所以,管先生說,你不是我朋友!這,───也未免有點太苛刻。

找出原文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曾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簡單講,我們「華先生」這一派的人,天生就不是念博士的料,但是很可能是很好的:

1記者
2政客
3公關
4經理人
5業務

而「華先生」這一派的人,當台灣還是幾十年前的落後國家,「留美博士」還是稀有貴金屬(借用齊邦媛老師在非常暢銷的回憶錄【巨流河】中,形容台大外文系教授朱立民、顏元叔的形容)時代,大大吃香。

目前,台灣大學一百六十五家,已經有五家,南部、私立學校,跡近不支倒地,沒有學生,積欠教職員薪資近一年,還是不肯倒閉,因為校地值錢。

倒是這五家,不知釋放出多少博士,要變成流浪教授?

昨天,七十四歲的留學美國的化學博士,告訴我,台灣現在博士很慘,每年製造出來的博士,只有兩成有工作,而且還是「專案計畫教授」,意思,計畫結束,還要走人,不是「終身職位」(tenure-tracked

所以,管寧有什麼好臭屁的?是不是該華歆時代來臨呢?

只是華歆們準備好了嗎?這世界上,華歆VS管寧的比例可能是95 Vs.5,你打算怎麼勝過其他94個華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近二、三十年社會運動年表

三姊妹都是小說大師

卑南溪:敻虹經典